Florence and The Machine是個人最喜愛的英國獨立流行樂團,濃厚的英倫藝術氣息及充滿靈氣的音樂風格,自出道以來就迅速征服許多樂迷,樂團靈魂人物Florence Welch獨特的個人風格幾乎和樂團劃上等號。樂團自2009首張專輯Lungs以來,連續三張專輯都是冠軍專輯,更在2015年首次成為英國大型音樂節Glastonbury的壓軸演出藝人,早已是足以和其它天團平起平坐的英倫天團。在當今以女性主唱領軍的英國樂團之中,Florence and The Machine的樂壇地位顯得更為重要。Florence and The Machine的音樂魅力,從他們的每張專輯幾乎都可以讓人聽上2~3年來看,似乎無需多述。2018年,樂團帶著相隔三年的第四張專輯High As Hope回歸,讓樂迷們再次振奮。新輯一如預期,這次也沒有讓人失望,直接入選2018年最愛的專輯之一。
Florence and The Machine在結束2015年第三張專輯 How Big, How Blue, How Beautiful的巡迴活動之後,便開始籌備新專輯。女主唱Florence Welch在紐約及LA待了很長一段時間,專輯也在英美兩地完成。不過當時她的感情生活正陷入危機,最後仍然以分手收場。不同的是,這次Flo沒有選擇將情傷作為專輯創作主題。因為她覺得這世上還有比失戀更大的痛苦,並不是只有失戀才是痛苦的。所以這次她在專輯主題做了改變。另外,過去常常跑趴買醉,視酒如命的Florence Welch,其實已經戒酒四年了。現在的她不僅整個人很清醒,也過著正常生活,實在太令人意外了。Florence Welch坦誠她在上張專輯How Big, How Blue, How Beautiful的時候,整個人處於混亂狀態,寫的歌都是痛苦的。後來她了解到酒精無法幫助她釐清自己,決定振作。揮別過去的壞習慣,試著重新將生活拉回正軌。這讓我們首次有機會能聽到Flo在清醒狀態下創作的專輯。所以從現在開始,大家要開始適應戒酒後的Florence Welch,扭轉過去對她的買醉印象。
Florence Welch這次放棄以失戀作為專輯主題,因為她覺得「愛」有很多種,不只是愛情,還有對家庭的愛以及對家鄉的愛。當Florence Welch開始整理及回顧自己的人生之後,給了她專輯的創作靈感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過去青少年時期的回憶。青少年時期的Florence Welch,過的並不快樂。父母在她13歲就離婚,Flo和兄弟姐妹跟著嫁給鄰居再婚的媽媽,只得和繼父的小孩一起生活。當時的Flo深受閱讀障礙及飲食失調症所苦。這段痛苦回憶也是她當時決定投入音樂的最大原因。雖然回憶不一定都是美好的,但她深信,如果沒有經歷那段時期,就不會有現在的Florence Welch。因此Flo藉著這張專輯回憶過去,試著彌補和整理自己的人生。
Florence and The Machine原先專輯名稱取為The End of Love,不過後來覺得太過負面而作罷。新專輯主題仍然是寂寞和痛苦的,但她卻充滿希望,保持樂觀。當她回到紐約進行專輯後製混音時,看到天際線劃過橋樑的那幕美景,讓她有了靈感寫下New York Poem (For Polly)這首詩(收錄在Flo的第一本書Useless Magic)。Flo取了其中一句詞High As Hope作為新專輯名稱,因此這次專輯裡就沒有同名歌曲了。另外,過去Flo喜歡用歌曲來隱喻,藉以隱藏她原先想表達的意思。這次她選擇更加誠實且公開,她認為當你遠離那些令你難以啟齒的事情,其實你已來到另一個境界。你的音樂變得更誠實,因為已經沒什麼好隱藏。而且當你用這種方式思考時,反而能幫助你以不同的方式創作。因此,這張專輯對Flo來說,是一張比過去更坦白直接的專輯。
Florence and The Machine新專輯發行之前,長久合作的”機器團員們The Machine"的鼓手、貝斯手、鋼琴手相繼離開了。不過似乎沒有影響到樂團運作,樂團不僅迅速補齊陣容,還增加小提琴手和打擊樂手,陣容反而變得更加龐大。但無論樂手怎麼變動,只要女主唱Florence Welch和她的好朋友也是全方位音樂人Isabella Summers仍然在樂團裡,Florence and The Machine就永遠存在。當然,樂團最特別的豎琴手也很重要。另外,這次的新專輯創作團隊名單,好朋友Isabella Summers首次缺席,讓人頗感意外。但失望之餘,看到其它創作名單後,也許不會讓你失望太久,反而會小小驚喜一下。
Florence and The Machine成功通過了第三張專輯的考驗,新專輯帶來了重大改變。不僅主題和創作團隊做了改變,連製作人也換了。女主唱Florence Welch首次掛名製作人,她和超級製作人Emile Haynie(Lana Del Rey、Bruno Mars、Lady Gaga、Eminem)一起合力製作這次的新專輯。Emile Haynie過去和Flo合作過多首原聲帶歌曲。從2013年電影《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》旳Over The Love、2016年《Final Fantasy XV》遊戲原聲帶Too Much Is Never Enough,同年再度合作大導演Tim Burton的電影Miss Peregrine’s Home for Peculiar Children原聲帶歌曲Wish That You Were Here。兩人合作的歌曲非常好聽,讓人念念不忘。從兩人合作的原聲帶歌曲超級優秀來看,Emile Haynie加入製作陣容,對新專輯肯定是加分的;同時,兩人第一次正式合作的專輯,值得期待。
Hunger from the album: High As Hope (2018)
專輯裡最喜歡的歌曲之一。創作靈感來自於Flo在17歲深受飲食失調症所苦,但她從未向媽媽提到這件事,卻自已先寫到詩裡。直到後來和媽媽談起,最後決定寫成一首歌曲。原先擔心這首歌寫的是她青少年時期的飲食失調症,可能會讓大家生氣。畢竟不是什麼好事,還可能造成負面反應。另一方面,也因為歌曲太過私密,曾經想把它從專輯裡移除。最後還是覺得這首歌是專輯的核心,它一定要放進專輯裡才行。所以這首歌終究還是收錄進來,還成為主打歌。而歌曲也不負眾望,點閱率超高,還為樂團拿到第五支Billboard成人另類歌曲榜(Adult Alternative Songs)的冠軍。
Hunger由Florence Welch和Emile Haynie共同製作,歌曲除了兩人之外,還找了和Adele、Sia合作過的加拿大知名音樂人Tobias Jesso Jr.,同時也加入了美國獨立音樂界知名音樂人Thomas Bartlett,讓這首歌遊走於流行和獨立音樂之間。個人很愛這首歌的編曲,即使抽掉Flo的美聲,編曲仍然讓人陶醉。但當Flo的美聲加入之後,這首歌的完美程度無庸質疑。當時歌曲釋出後,連續聽了十次以上,愈聽愈耐聽,每個節拍都讓人醉心。特別是鋼琴和鼓的部份非常吸引人,建議大家每個小節都細細聆聽。另外在錄製名單裡,意外發現由Flo和製作人Emile Haynie以及另一位女鼓手同時負責,鼓的部份非常精彩。而Flo的Vocal在這首歌的表現也非常出色,在了解歌曲創作背景之後,重新聽Flo唱起副歌,更能感受歌裡的情緒。
Sky Full Of Song
專輯首支主打歌曲,也是樂團自2016年電影歌曲Wish That You Were Here之後推出的全新歌曲。歌曲以簡單的弦樂器伴奏,Florence Welch以近乎清唱的方式詮釋。歌曲靈感來自於Florence Welch的舞台表演經驗,當你在台上表演時會覺得很HIGH,HIGH到你不知如何讓自己停下來,希望有人可以讓你停止,回復原來的狀態。這是一種很棒卻又有點寂莫的感覺。作為專輯首支主打歌,它也預告著Flo新輯的風格也許將回歸更真實純淨的一面。其實,只要聽到Flo細膩又充滿情感張力的VOCAL,就讓人聽的很滿足了。另外,這首歌也是Flo為今年4月21日【世界唱片日Record Store Day】準備的歌曲。為了響應世界唱片日,歌曲還特別發行限量版七吋黑膠版。在Hunger還沒發行前,這首歌幾乎是我的最愛。
Big God
這首冷調的主打歌,表面上是關於靈魂有一個無法填補的洞,事實上寫的是有人不回Flo的訊息(猜測應該是她當時的男友)。歌曲雖然不是正式主打歌,卻是由Florence Welch和The xx的Jamie xx合寫的。Florence 和The xx自出道以來的好交情是眾所皆知,Jamie xx不僅合寫歌曲,也負責打鼓以及合成器的部份(多年的交情,總算幫Flo寫歌了)。另外歌曲還找來薩克斯風大師Kamasi Washington合作,算是此次名單裡最令人訝異的。因為這位薩克斯風大師過去流行樂界合作的對象Kendrick Lamar及Snoop Dogg等都是一線Hip-Hop天王,沒想到此次選擇和Florence and the Machine合作。Kamasi Washington 表示是因為聽到DEMO之後很喜歡,才決定合作。他對女主唱Florence Welch讚譽有加,非常欣賞她對音樂的熱愛。歌曲MV其實比歌曲本身更吸引人,因為我們再度看到Florence Welch獨特的舞蹈魅力。
Grace
專輯裡非常有意義的歌曲,這是Florence Welch寫給妺妹Grace的歌曲。Flo自覺從小到大都沒有善盡姐姐的責任,反而是妹妹從小就善解人意,經常在她身邊支持著她,讓她對妺妹感到很愧疚。小時候的Flo是個什麼都怕的膽小鬼,怕鬼怕狼人,超級沒有安全感,所以常跑到妹妹房間一起睡。雖然Florence Welch是姐姐,但她反而覺得自己才是妹妹。長大後,Flo的生活也是亂七八糟,而妹妹仍然是擔任照顧者的角色。因此反省過去的Florence Welch,這幾年終於重整生活,試著擔任姐姐的角色(她也參加了妹妹Grace的婚禮)。當她第一次將這首歌播給妹妹聽的時候,妹妹當場淚流滿面。畢竟姐姐竟然幫她寫了一首歌,還放進全球發行的專輯裡,誰能不感動呢?歌曲如Flo說的,這世界除了愛情之外,真的有更偉大的愛啊~
Patricia
專輯裡另一首喜愛的歌曲,也是專輯第三支主打歌。歌曲靈感來自於美國PUNK詩人也是紐約PUNK運動的重要人物Patti Smith。因為讀了她的書之後,不僅讚嘆這位大人物對音樂及當代女性的貢獻,也希望自己能追隨她的腳步。因此,Flo寫了這首歌向這位音樂傳奇致敬。Patti Smith的全名是Patricia Lee Smith,歌曲才取為Patricia。總之,歌曲的歌名取得很美,連編曲都是美到極點。管弦樂的編排令人陶醉,間奏忽快忽慢的速度一開始可能會不太適應,不過多聽幾次就完全著迷了。PS.推薦聽聽歌曲的Acoustic版本(連結),Flo的肺活量真是可怕。
South London Forever
Florence Welch來自南倫敦的Camberwell,就讀當地的Camberwell藝術大學,該大學週邊就是南倫敦的音樂區域,所以可以看到很多音樂人和一堆樂團在酒吧表演,然後再喝個爛醉。這首歌曲是她短暫大學生活的回憶,以及回想當時在Pub爛醉如泥的日子。某一部份,也是向她的家鄉致敬。雖然Flo沒有唸完大學,她卻一點也不覺得可惜。因為當時她如果沒有毅然決然放棄學業,專心發展音樂。大概就是在大學浪費時間,也不會有現在的Florence and the Machine了。歌曲以敍事般的節奏進行著,歌詞及編曲的編排讓人很有畫面,這首歌實在該拍MV。歌曲愈到後面愈激昂,情緒也跟著牽動,異鄉遊子應該更有感覺才是。順帶一提,Florence Welch在這首歌也負責彈奏鋼琴的部份,大家可以仔細聽聽看。
100 Years
專輯裡少數由Florence Welch獨立創作的歌曲,另一首是開場曲June。100 Years是Flo對2016年的世界重大事件的強烈感受,而它的編曲也依偱著Flo的經典風格,而且還可能讓你回想到他們的首張專輯Lungs。歌曲開場緩慢帶入,之後慢慢的加強節奏。強烈的鼓擊也是個人最愛的Flo特色之一。樂團早期作品中,除了豎琴之外,最令人讚嘆的就是大鼓的編排。而這首歌不僅僅如此,最後一段大合奏是歌曲最精彩的部份,Flo的高亢嗓音在所有樂器的交融中,一點也不遜色,值得一聽再聽。
The End Of Love
這首差一點要變成專輯名稱的歌曲,是Florence Welch上張專輯在紐約巡迴時,正好發生一些家庭問題時寫的歌曲。歌曲前半部幾乎是以鋼琴伴奏,近乎清唱的方式。但後面加入了大量的背景合音,老實說,變得有點吵。而且這首歌的高音實在太高了,戴著耳機聽的朋友,可能要稍微調整一下音量,以免耳朵受損。不過如果想感受Flo到底多會唱,那就好好聽聽歌吧。不過,這首歌如果唱現場不是沒氣,就是破音。到底為什麼Flo要寫出這麼難唱的歌曲呢?
June
專輯開場曲是聽到最後才開始慢慢喜歡的歌曲,也是專輯"唯二"獨立由Florence Welch創作的歌曲。開場曲關係著整張專輯的走向,作為開場曲,這首實在太沉重了。而且最後一部份,編曲又變成”吵鬧”起來,大家要有心理準備。
Florence and The Machine這張重新省思過去的專輯,揭露了很多我們過去不知道的事,例如她和妹妹的關係,以及對家鄉的回憶等。過去除了訪問會提到,其實很難聽到會有這些主題的歌曲(畢竟她是女巫,不唱些靈幻又神祕的歌曲怎麼可以?)。新專輯評價一樣很好,特別是女主唱Florence Welch的Vocal表現以及真誠的歌詞。順帶一提,這張專輯還入圍了今年的英國水星音樂獎。另外,部份歌迷覺得新專輯不如前兩張專輯豐富精彩倒是真的,當然除了Hunger之外,也比較少找到像上張專輯裡的Delilah,或像之前專輯裡的No Light, No Light、Drumming Song等澎湃激昂的歌曲。但Flo都說走簡約路線了,大家就試著習慣簡約風的Florence and The Mahchine。不過專輯封還是很美就是了,封面仍然由Florence Welch過去在Camberwell藝術大學就讀時認識的Tom Beard拍攝,他一直是Flo的御用攝影師。
Florence and The Machine的第四張專輯雖然沒有上張How Big, How Blue, How Beautiful開朗流行。但如果從Flo的首張專輯聽到這次的新專輯,你會發現,上張專輯其實是四張專輯裡最”具有流行味”的專輯。也許是上張專輯的吉它太過搶眼,專輯比較貼近一般常聽到的流行樂。只是Flo畢竟是Flo ,她絕對不會做出通俗的流行音樂。而這張專輯去掉華麗的編曲和流行樂元素,改以簡約純淨的方式,讓歌曲回歸音樂的本質。雖然加入的管弦樂器(包含薩克斯風)讓層次變得豐富,不過有些歌曲後段的大合奏,加上Flo大量的背景合音,聽起來有點太熱鬧,一時之間想把音量轉小。所以,這可能是少數對專輯不太滿意的地方(個人意見)。另外專輯曲目大概是歷年專輯裡收錄的曲目最少的(只有10首),不僅專輯完全聽不夠,也聽不過癮啊!
Florence and The Machine此次的新專輯,也是簽到新東家Vingin之後的第一張專輯。因此對樂團而言,成績應該也不能太差。幸好,第四張專輯仍然交出UK#2的成績,還入圍水星音樂獎。但創作團隊少了Isabella Summers這位Flo好姐妹,還是覺得很可惜。難道Isabella Summers自己的DJ事業太忙了,這次想專心當團員就好嗎?? 下張專輯希望Isabella Summers還是能加入創作行列。另外,Florence Welch只寫感謝家人,應該也要寫寫帶領她走進音樂世界的Isabella Summers才是(我想代替Isabella提出抗議)。
總之,Florence and The Machine的新專輯仍然能滿足大部份的粉絲。特別是追隨Flo多年的粉絲們,新專輯肯定還是會讓你喜歡。當然我們的Flo不可能做出和過去一模一樣的音樂,所以請繼續期待Flo的下一張作品。不論音樂市場再怎樣變化,有多少新人出頭。Florence and The Machine始終會是最愛的英國樂團。
最後,工商服務一下Florence and The Machine女主唱Florence Welch在今年7月發行了個人第一本書Useless Magic: Lyrics and Poetry。集結了她的詩集、插畫以及歌詞,Flo本身就有成立一個讀書俱樂部The Florence + The Machine Book Club,加上她本來就很會畫畫(常常在社群平台和歌詞內頁分享)。所以這次出版書籍,好像也不意外。無論英文程度為何,有興趣都可以看看(台灣博客來少量進貨)。另外,看過她本人親自唸一小段詩之後,強烈建議她應該出"有聲書"才對(連結)。每句文字經由她親口唸出,似乎覺得自已在跟一位詩人對話,感覺氣質也提升了。總之,就是下次出書也要準備有聲書才可以。
相關歌曲
Florence + the Machine – Jenny of Oldstones (2019)
Flo為HBO熱門影集「冰與火之歌: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」最終季(第八季)獻唱的插曲。身為影集頭號粉絲的Flo,非常榮幸可以有機會唱這首歌。當Flo的聲音在第八季第二季片尾出現時,著實讓人又驚又喜。歌曲由影集編劇David Benioff、D.B. Weissh和配樂Ramin Djawadi以及作者George R.R. Martin共同創作。影集編劇David Benioff、D.B. Weissh坦言他們也是Flo的歌迷, Flo一開始就是這首歌的首選。他們當時並未透過經紀公司,而是私下親自邀請女主唱Florenc Welch,當獲得Flo首肯,答應獻唱時,兩人簡直震驚+狂喜啊。一直都很適合唱史詩歌曲的Flo也不負眾望,最後錄唱的成果讓大家非常滿意 。該集播出後迴響熱烈,大家都在找這首歌。別找了,就是這支英國樂團唱的。
相關文章
Florence + The Machine – How Big, How Blue, How Beautiful(2015)
第三張專輯是2015年絕對不能錯過的專輯。這是一張少了點豎琴,多了點吉它流行味的專輯。首推最愛的Delilah以及Ship The Wreck。
Florence + The Machine – Wish That You Were Here(2016)
2016為電影”怪奇孤兒院”創作的歌曲,強力推薦。
Florence + The Machine – Breath Of Life (2012)
為電影”公主狩獵者”演唱的電影主題曲,2018年,它成為牛奶廣告曲(連結)。順帶一提,過去Flo唱的電影歌曲包含暮光之城(Twilight)的Heavy In Your Arms以及大亨小傳(The Great Gatsby)的Over The Love都很好聽!
Florence + the Machine – Ceremonials (2011)
第二張專輯的介紹文,還不熟Flo的歌迷們,建議可以先從這張聽起。
Florence + the Machine – Lungs (2009)
Flo的首張專輯,現在聽還是很棒,Drumming Song和Rabbit Heart是一定要聽的最愛歌曲。
相關連結
Florence + the Machine – Facebook
※ 本文圖片來源:樂團 Facebook、NYTIMES、NME、 BrooklynVegan、JustJared